青川县前进乡位于金(子山)唐(家河)旅游环线与105省道交汇处,青竹江穿境而过,境内山多地广,土地肥沃,农民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前进乡立足实际、站高谋远,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发展生态中药材种植产业,初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现院、地、企、农四方受益,探索出一条依靠中药材产业促进农业长期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脱贫奔康新路径。
一、发展优势
(一)区位优势明显。前进乡东与大坝乡交界,南与关庄、红光、曲河乡接壤,西与三锅乡毗连,北与乐安寺乡为邻,县内金唐旅游环线与105省道成“Y”字型交汇于此,交通十分便利。青竹江从曲河乡入境,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古城,纳古城沟、乐安支流向东南汇入关庄,境内流域约10公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优势资源开发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生态资源丰富。前进乡幅员面积4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531亩、林地面积42343.5亩,人均耕地2.3亩,森林覆盖率达72%。境内属中山区,山峦重叠,沟谷纵横,最高海拔1880米,最低海拔650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1100毫米,无霜期250天,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适合多种植物生长和生态农业产业发展。
(三)种植历史悠久。前进乡群众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理念根深蒂固,有着多年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从2006年开始,一些农民结合市场需求开始自发调整产业结构,尝试成块成片种植中药材。2009年,该地农民与四川蜀本生态中药材种植公司筹建“大力子中药材生产基地”,规模化种植大力子、丹参、桔梗、板蓝根、黑豆等中药材。2013年,松柏村、大坪村、长坪等三村300多农户在平等、自愿、互利的基础上与四川蜀本生态中药材种植公司签订了土地租赁合同及种植合同,以“企业+基地+农户”形式,进一步稳定了供销关系和经营模式。2014年,全乡乌药400亩、大力子300亩、射干80亩,总产值达800 万元。随着近年来的逐步发展和规模种植,中药材产业逐渐成为前进乡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四)市场前景广阔。一是国际化趋势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医已逐渐被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可,特别是屠呦呦获得生物医学诺贝尔奖后国际社会对中医更加认可,中医药正走向国际化,中医的发展必将为中药的生产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二是群众认可度高。中草药兼顾防病治病、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等作用,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中草药栽培历史悠久,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疗效可靠,扎根于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随处可用。当今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等问题日趋严重,而中草药没有化学药物那种明显的毒副作用,长期服用比较安全,生态中药材备受群众青睐。三是市场需求量大。近些年,我国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粮食连年丰收,中药材价格稳中有升,粮、药比价日趋明显,作为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的天然药物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市场对中草药的需求日益增大。四是发展新机遇好。四川确立了中医药强省战略。开发利用山地面积,建立稳定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高效利用农村土地,增加农民收入,助农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取得的成效与主要举措
(一)充分调研,精准选定项目。一是专家论证。先后邀请专家、教授多次次实地调研,结合土壤、气候、海拔、水利,土壤重金属含量等情况科学分析,结合国际、国内中药材种植情况和四川省中医药强省战略,专家一致认为前进适宜种植中药材。二是群众认可。通过全面走访调研,充分征求群众发展产业意愿,群众对发展中药材产业认可度极高,种植激情高涨。三是政府引导。结合前进实际,因地制宜,坚持长期、中期、短期项目相结合,把中药材种植作为全乡主导产业发展,充分利用荒地、林地,采用林下套种、良药混植等模式,广泛动员全乡群众种植,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助农增收脱贫奔小康。
(二)科学规划,确定发展方式。按照前进中药材基地长远发展规划,计划在三年时间内完成种植中药材1万亩、完成GAP认证、建设中药材科技推广中心。建立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打造集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经营为产业链的全新中药经营模式,实现中药产业的规范化、集约化,使中药材生产成为前进乡支柱产业。一是坚持院地合作。与四川省中医科学院合作,建立院地示范基地,积极发展道地中药材,由专家提供技术,科学确定种植品种,及栽培技术,降低种植风险。二是坚持龙头带动。依托专家给予市场支持,结合国际、国内情况,与好医生药业、天雄药业等龙头企业合作,实行“企业+基地+农户”的订单种植发展模式,确保种植产品得到销售,降低市场风险。三是坚持基地辐射。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将长期项目变为短期致富增收产品,建立重楼种苗繁育基地1个,建立乌药选种基地1个,重楼育苗10亩、黄精20亩、黄连50亩。四是坚持科技引领。做到一个项目一个科技顾问、至少一名科技人员,长期跟踪服务,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单产效益。
(三)强化保障,招商引资引才。一是合理高效利用土地。采用农民自愿的方式,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流转土地、林地1100亩,采用现代科技对土地进行了整治,让荒山变为农田。二是改善提升基础设施。修建生产通道3公里、100立方蓄水池3个,维修通社路3.6公里,架设电线1公里,改土10000立方米,生产、生活用水、用电、道路交通全面保障。三是注重科技人才引进。积极争取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支持,建立合作关系共建示范基地,聘请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资源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舒光明为首席专家,邀请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浩为科技顾问,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四是优先满足当地农民务工。选用当地懂技术、会经营的人作为管理人员,结合当地劳动力成本,优先使用本地工人,既解决农民就近务工增收,又加强了农民种植技术学习。
(四)全民参与,助农增收致富。中药材种植产业是全乡的传统优势产业,群众参与积极性很高,具备一定的传统种植经验。截止2015年底,引进了四川蜀本草和百草集中药材种植公司2家, 建立中药材生态种植家庭农场1家,在大坪村瓦房子建设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1个,种植重楼30亩、黄莲50亩、白芨10亩、乌药400亩、黄精10亩。发展种植大户12户,实现规模种植面积1000亩,占全乡总户数的10%,示范带动周边农户118户,发展中药村种植200亩。2016年,力争发展中药材加工企业1家,全乡中药材产量预计100万公斤,实现年产值1380万元,人均增收可达0.8万元,成为前进又一新经济增长点。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的领导,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明确主管部门和责任,加强指导,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科学规划,推行规模发展。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做好科学论证和规划工作。根据《四川省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发展规划》,前进乡政府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化规划,实行规模化、品牌化成片成带成块种植,推进全乡中药材种植产业快速发展。
(三)加大投入,优化发展环境。围绕省委、省政府医药产业发展战略以及青川县建设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目标,结合当前创新创业新形势,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税收、土地、人才、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将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纳入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与扶贫开发、退耕还林、林业产业、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及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规划安排、项目设置、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积极鼓励企业、团体和个人投资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种苗基地。积极争取省、市政府支持,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中药材质量检测、鉴定和品牌注册、申
报、认证工作。
(四)加强培训,提升经济效益。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当前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村官制度,多选派一些农学、林学和中药学等方面的干部和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指导和带领农民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服务。二是加强种植户技术培训。加强中药材种植管理、采收加工、贮存保管等技术普及力度,加强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三是大力推广立体种植技术,发展林药、粮药套种技术,挖掘林下面积,种植木本、草本和藤本药材,发展高效农业。四是引导和鼓励中药材种植企业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的要求,开展规范化种植,标准化采收加工、贮存,切实提高中药材品质,增强全县中药材在省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五)突出重点,发展优势品种。大力发展乌药等道地药材和天麻的优势品种。乌药是全县的道地药材,产量高,品质好,种植前景好,要加大驯化引种力度,予以重点发展。天麻是食药两用植物,市场需求量巨大,经济效益高,目前全县已有一定的种植基础,初步形成规模,经济收入较为可观,示范引导作用较强,农民种植热情高。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道路,把草果培育成为中药材产业的主打品牌。
(六)健全体系,服务产业发展。一是建立中药材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中药行业协会的作用,使中药行业协会担当起履行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代表、行业协调职能,发挥规范市场行为、信息交流与经济技术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的作用。二是树立“互联网+”理念,加强中药材信息网络建设,为中药材产、供、销等各个环节提供准确、快捷的服务。三是逐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系统化配套服务,引导规范化种植,逐步推进GAP认证。
(七)示范引领,强化辐射带动。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植示范户,加大带动辐射推广力度。要积极鼓励、培育一批种植示范户,发挥典型示范和龙头带动作用,加大扶强扶优力度,积极扶持种植大户,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中药材种植向产业化、规模化和科学化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八)瞄准市场,拓宽销售渠道。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根据自然条件、市场需求,选择品质好、产量高、市场销量大、效益高的药材品种进行栽培。二是加强与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沟通协调,签订合作协议,以订单种植、定向供应等模式,建成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三是引进资金,在本地培育和扶持中药生产、饮片加工企业,加强中药材深加工和包装,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中药材产业体系,加大中药材的内消能力,解除种植户药材销售后顾之忧。(九三学社广元市青川支社陶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