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村卫生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医疗预防保健功能有所加强。但其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变化。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各地乡镇卫生院缺乏相应的医疗卫生人员,现有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开展工作,一些非专业技术人员进入乡镇卫生院,占据部分技术岗位。人才断层现象是分严重,原有的一些技术骨干因待遇偏低等多种原因流失,一些日常性医疗工作、公共卫生工作都难于开展。
三是乡镇卫生院的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基本医疗的开展和功能的发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1)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但由于基础薄弱、起点较低,对乡镇卫生院建设的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农村医疗的需求;(2)政府部门对卫生事业的认识不足,认为卫生单位有收入,对医疗机构投入逐年减少,造成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严重不足。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许多乡镇卫生院为了生存,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偿服务和创收上,影响了对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等工作的落实,农村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下降,广大农民对本地乡镇卫生院的满意度不高,国家医疗卫生公益性难于显现。
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坚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公益性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广大农民疾病与健康问题的第一道防线,是有效缓解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最沿阵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党和政府关爱农民、关注民生的一个重在窗口。它必须坚持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为广大农民提供低廉、有效、便捷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致力于缓解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实际问题,不得以单纯的创收和趋利为目标,让广大农民朋友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和集体办医的方向。不能靠市场价值取向办医,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和集体办医的方向,不向盈利性和单纯性医疗机构发展,突出“预防为主”的思想,强化各级政府和村集体的责任。制定完善管理方案、优惠政策及财政保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的服务体系,让所有农民享受到初级卫生保健的优质服务,充分体现党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
三是加大财政对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扶持力度。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任务重大,是农民保健康、看小病的主要场所。一要对房屋进行新建、修整,二要进行必要的医疗设备配置,三要对现有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四要补贴以预防接种、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指导、突发公共卫生管理、卫生保健知识宣传等,五要对乡镇医疗卫生人员进行工资补贴,对村级卫生人员实行定额补助,采取多项财政扶持政策,稳定医疗卫生队伍,从而保障农村卫生工作开展。
四是加大人才引进、培训力度和人才更新换代步伐。要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就必须从人才培训、引进入手,对乡镇卫生院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招聘大专以上毕业生充实到其中来,要让他们的在待遇上与城市大医院人员相当,在业务上有发展前途,在地位上受人尊敬,采取政府给部分工资方式来留住人才。对乡村医生的人才引进和替换则可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对有志从事农村卫生工作的青年进行培训,确保乡村医生后继有人。(青川支社黄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