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档案,相当于个人的健康手册,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文件记录,其内容包括药物过敏、病史、家族病史、遗传病史、残疾情况、生活环境乃至生活饮食习惯等等,十分详细。同时,健康档案,又是自我保健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可以在本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得到方便及时、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又相当于一个电子病历,为以后疾病的确诊、治疗,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但是,尽管为了达到建档率,各基层单位想尽了办法,动足了脑筋,但是居民健康档案仍呈现不“活”的窘境,其原因,一是,居民的认识不足,或担心自己的隐私泄露,或不信任工人人员,或认为社区服务中心治不了病等等,往往是不配合登记;二是,部门或单位的不配合,诚如工作人员所言,“但在工作开展中,一些单位也不是很配合,连大门都不让我们进,要协调很久。”三是,技术人才缺失,对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来说,人手紧缺也是做好建档工作的一大难点,甚至会由此引发对档案质量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利民的大好事,把它做“活”,还需要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多方发力。为此建议:
一是,政府要投入到位,要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让基层能够操作,使收集到的数据真实可用;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居民健康档案、支持建档工作;三是,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实用性、时效性,不仅要建好,还要用好这些档案,让居民看到效果,自然就会支持健康档案建档;否则便是建了“死档”、“固定档”,跟不上群众的需求,自然便毫无用处可言。
(青川支社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