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因其水清美”而闻名,彰显出极致的优美生态,71.9%的森林覆盖率,大树华盖,巍巍青山,无不展示着历代青川人的生态理念,生态功绩。从封山育林,农业综合开发,生态旅游、生态产业,到资源大县,文化强县,生态名县,历届县委县府和全县人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行动准则。2011年11月,中共青川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把“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确定为全县的奋斗目标,2016年8月,第十二次党代会,“生态文明示范县”再次成为全县共识和意志,举全县之力,建设“生态青川美丽家园”将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标志。“十二五”以来,青川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人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创建全国卫生县城通过技术评估,成功创建全国森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优美县城、宜居县城,全省平安县、文化先进县;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建成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全面提高示范区;创建3个4A级旅游景区,荣获全国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县。
青川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经验弥足珍贵。第一,正确决策是真理。青川近年来把经济建设作为兴县之要,坚持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确立把青川建设成为“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经济先行区,生态文明示范县”,上符合国家战略,下符合青川实际,紧合民心,牢固树立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发展理念,抓牢了青川发展的核心要义。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三驾马车驱动青川经济建设进入快车道。突出创新驱动、科学创新,构建起“高新技术产业主导,全域旅游发展主体,现代服务业支撑,现代化农业为基石”的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了生态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六大优势产业“高端化、低碳型”特点越来越明显。第二,民生福祉是第一目标。青川创造性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明确到“六大工程”,把国家“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五大发展”理念融会贯通其中。“六大工程”齐头并进、齐抓共建。民生改善,创新建立十大救助制度、十二户联运机制、覆盖全县的政务服务体系,狠抓精准脱贫,成效显著。全县经济繁荣,民生和谐。第三,真抓实干是硬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川“三大目标”全县人民一致认同,并为之奋斗。近几年人民群众收入大幅提高,人居环境普遍改善,城乡面貌深刻变化,各种严峻复杂问题有效化解,政治生态不断优化,权力运行依法依规科学高效,群众对党和政务的满意度不断提升,青川的美誉度不断提高。这些都是干出来的。第四健全机制是保障。坚持公平公正的目标考核,坚持纪律和规矩,坚持制度性的督导指导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有力保障;坚持严和实的作风推进工作,深化和加强机制体制改革,切实搞好保障服务。
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要把我县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县奋斗目标的高要求,具体措施如下:
一、对接标准,提升规划。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规划是先导,要先行。要把落实生态文明建设 总体要求与青川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度融合,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好发展蓝图,展示人民群众期盼的美好愿景,一是要提升总体规划,二是要提升生态产业发展规划,三是要提升生态保护规划,四是要提升民生工程规划。
二、科学衔接,精准发力。一是要落实好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主体责任单位,牵头主抓;二是抓好规划评审工作,科学的规划只有得到国家层面的论证认可,才能有的放矢开展工作;三是要抓好申报工作,积极向市、省、国家申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试点申请,得到确认,纳入国家层面的统一部署,规划就能落地生根,项目、资金就有充分的保障。
三、不等不靠,跳起摸高。县委县府把生态文明示范县作为青川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我们就要发扬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精神,凝神聚力,奋发有力,即使在没有国家支持下,也要按照既定目标,把青川的绿水青山发展为金山银山,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勇奔小康的宝库,把青川打造成西部生态经济的世界名片。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利用多种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形成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社会公众共同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环境。培育面向生态文明的意识形态,创新环境保护执法方式,形成良好法治环境。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高全民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形成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态文化相得益彰,群众文化与精品文化相互依托,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齐头并进的格局,要通过“百场文化下乡”、生态科普活动、生态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巡演等形式把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
五、健全机制,强化保障。坚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作为建设“生态青川美丽家园”具体行动,要落实“一把手”负主责,亲自抓,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建立统一监督指导工作机制,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综合决策和年度考核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评价体系,单列“一票否决”制度;建立领导监督、主管部门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监督机制。积极推进要素市场配置,制定符合青川实际的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污染约束机制;积极扶持生态产业、环保项目建设,严格招商引资联审评审机制;建立战略新兴产业、清洁能源、节地节水政策扶持办法。(青川刘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