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川县残疾人基本情况
根据全国二抽调查,我县残疾人总数1.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例为7.2%。截止2014年底,全县共有持证残疾人6854人,持证残疾人占全县总人口2%。一、二级重残人2826人,三、四残疾人数4082人。视力残疾200人,听力残疾328人,言语残疾141人,肢体残疾4519人,智力残疾470人,精神残疾453人,多重残疾193人。持证残疾人6700户,家庭人口2.58万人,分别占全县户数和总人口的7.1%、10.3%,纳入精准扶贫的残疾人1840人。近几年,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在残疾人量服服务、残疾人民生工程和康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县残联走了6789名残疾人家庭,为他们开展量服服务,投入资金100万元帮扶贫困残疾人,改善无保障设施,装配假肢和实施康复救助、教育救助,发放护理补贴180万元。但残疾人群体是一个特殊人数,这一群体的实现小康进程中比普通人难度更大,差距更大,残疾人的生活状况还不容乐观。
(一)残疾珍的生活普遍比较困难。由于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功能缺失,无力耕作,农村残疾人年人均收入水平要大大低于本地平均水平。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898元,测算农村残疾人年人均收入仅占50%以下,楼子乡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上报数6538元,在楼子乡残疾人建卡档案上,低于2370元以下的残疾人家庭26户,占30%以上,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残疾人家庭仅有1000余元。乐安寺乡向阳村四坪社残疾人黄树平一家五口就有3个残疾人,两个分别一、二级重度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两个子女一个初中辍学,一个小学在读,其家庭生活贫穷到不可想象的地步。残疾人经济收入总体上远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二)残疾人就业比较困难。就业门路窄、体力不支、技术缺乏和资金不足是农村残疾人小康进程三大障碍。外出务工机率低,农村留守人员中大都是老、弱、病、残,八成以上的残疾人靠耕田种地维持基本生计,缺乏稳定的经济收入。由于资金短缺、加之缺乏经营能力和技术技能,从事个体经营的农村残疾人为数不多。多门路接受残疾人就业就更少。
(三)残疾人康复项目少。残疾康复项目还不多,特别是农村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远远不够,很多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没有条件接受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农村残疾人康复条件差,各乡镇均没有康复机构、设施,尽管开展一些康复项目,如“白内障手术”、“脑瘫儿康复训练”、“智障儿童训练”、“听障儿童耳窝安装”、“下肢假肢安装更换”等康复服务,但与不同类别残疾人、多元化康复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和矛盾。
(四)残疾人居住条件还不好。尽管我县农村住房条件在“5.12”灾后恢复重建中得到大力提升,但由于残疾人自身经济条件所限,改造或重建的住房大都比较简陋,缺少无障碍设施配套,近几年又无力翻盖房屋,特别是一些边远不通公路的残疾人居住条件还相当差。一些贫困残疾人家徒四壁,家具破烂,有的还缺乏基本的生活家具。不通公路的农村残疾人家庭还比较多,出行比较困难。
(五)残疾人医疗水平低。由于收入无保障,许多贫困残疾人无钱看病,小病忍,大病拖,轻病熬成重病,以致病残交加 ,病情越拖越重,生活也越拖越苦,造成交叉性恶性循环,有的搞得倾家荡产。乐安寺乡向阳村残疾人黄树平一家三残,妻子一级残疾长期卧床不起,母亲吴发英肢体二级残疾,严重的类风湿导致双膝关节变形无法行走,到乔庄办证求医都得靠人背到村道上再用摩托车运送,可以想象类似情况都是一拖再拖,不到关键时候是不会下决心求医问药的。
(六)残疾人受教育程序普遍不高。由于身体残疾行动不便,家庭经济困难等多重原因。农村残疾人文化程度总体偏低。青川又未设立特殊学校,盲、聋、哑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困难,成年后大多数农村残疾人都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培训。
二、造成残疾人贫困的主要原因
(一)残疾人家庭供养问题十分突出。我县农村家庭原本就比较贫困,残疾人家庭更是负担加重,难以维持。全县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2502人,全靠家庭成员供养维持生存,社会、政府的救济、救助在其年复一年的生活、病残交加的高额费用需求面前普得杯水车薪。本就缺少劳动能力的农村残疾人家庭也因为负担重,收入低被拖垮了,造成生活困难,供养能力极低,残疾人家庭生活水平大大低于普通家庭,生计维持困难。
(二)残疾人全面小康特惠政策还不够特。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的普惠标准和残疾人惠政策形成差距。农村贫困残疾人除了享受到生活救助之外,生活来源完全依靠自力更生和低保,重度残疾人和一户多残的特殊家庭,只有依靠“低保”,新农保、新农合稳定的政策扶助实现小康是非常困难的。现行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普惠对这部分家庭并没有分类优惠,而在残疾人的特惠上 ,残疾人可以享受的生活救助仅仅是每年200至600元。事实上残疾人在与健全人同样收入标准和生活补助的前提下,除了相同的日常生活开支外,还要比健全人产生更高的医疗、康复、护理费用。残疾人的特惠补助、包括四川省、广元市到2020年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中的特别政策都还是不够“特”。
(三)统筹残疾人全面小康举措不够硬。针对贫困残疾人,广元市及我县都分别于2012年至2014年出台了贫困残疾人救助制度,广元市还于2014年制订了新时期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实施方案,方案中对青川残疾人人均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4145人,提出了分年度减贫目标,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农村残疾人及其家庭人均收入达到9600元。无论是现行的残疾人救助制度还是扶贫开发实施方案,其政策措施、目标任务、项目资金安排与残疾人全面小康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与201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的目标还存在一定距离。
三、建议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残疾人奔小康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我县残疾人占县总人口的7.2%,他们的生活状况直接影响近万户家庭的稳定、和谐与发展,关系到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目标的实现,是我县“十三五”期间农民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领域,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当前,农村残疾人的贫困问题,是农村扶贫工作的难点,做好农村残疾人的贫困问题,是农村扶贫工作的难点,做好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经济先行区、生态文明示范县”三大战略目标,建设“生态青川、美丽家园”的具体体现,必须要进一步增强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强化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构建和谐社会。一是政策保障全覆盖,实现残疾人生活低保,重病一、二级残疾人护理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住房保障全覆盖,开展好现行的生活、医疗、教育、康复、产业、特殊才艺救助工作,救助标准应当适当提高,还要出台更多的特惠政策。对符合供养条件的开展供养救助。二是服务保障全覆盖。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全面实现量体裁衣个性化服务,实现有需求对象辅助免费适配供给,康复护理,家庭抚养等服务体系,逐步把康复护理延伸到乡镇卫生院。加大农村残疾人家庭无保障设施改造。
(三)加大农村残疾人及其家庭产业扶持力度,增加残疾人收入。推进我县农村残疾人及其家庭小康进程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要全面落实好《农村残疾人扶贫纲要(2011-2020)》的任务,采取更多的特惠政策支持农村残疾人产业发展。一是现有的产业项目、产业资金向残疾人优先、倾斜安排,新一轮退耕还林、乡镇的2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安排优先考虑残疾人及其家庭需求,其它的养殖、养殖项目都要优先照顾残疾人。二是相关行业、部门包装一批残疾人产业项目向上申报,争取资金,争取项目,争取残疾政策,支持残疾人产业发展。三是为残疾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残疾人产业发展提供信贷,将农村残疾人小额信袋纳入县永生担保公司担保范围,并给予财政贴息。
(四)实施残疾人就业帮扶,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继续推进按比例就业工作,支持残疾人多形式就业增收,探索农村残疾人以林权、耕地使用权、宅基地所有权流转、租赁、入股等产业托养方式的就业渠道。对残疾人创业就业的给予较大额度补助和奖励。
(五)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营造扶助残疾人良好社会环境。广泛宣传动员,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慈善帮扶,社会力量合资、合作、流转产权开发产业帮扶,以及助学助医帮扶,组织机关单位、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等社会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开展挂、包、帮残疾人家庭活动,逐步形成帮扶主体多样化、帮扶形式多样化,帮扶资金多元化的社会广泛参与扶助农村贫困残疾人的社会化工作格局。
(六)强化组织领导,创新机制帮扶。加强残疾人全面小康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帮扶残疾人工作新常态。一是成立推进残疾人实现全面小康领导小组,把残疾人增收工作纳入部门、乡镇目标考核。二是建立健全残疾人信息系统,包括残疾人家庭、就业、收入、教育、康复、资源占有、政策保障等信息内容,实现各部门、社会各界信息共享,有利于整合资源,合理安排以及残疾人保障政策的全面落实。三是制定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实施方案,并纳入青川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向楼子乡一样以规划的形式,把残疾人小康工作目标、任务、措施细化到年度,落实到部门和人头,从制度上保障残疾人事业资金投入,从机制上促进残疾人达小康工作有序推进。(青川马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