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定创建生态农业“青川模式”信心
多年来,青川农业发展形成了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产品品牌为导向,专业合作经营为主体,现代农业园区为示范的发展格局。其实质就是发展生态农业,其路径就是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青川生态农业发展“青川模式”的初步框架。这一模式与省内县区没有雷同,独具特点。这是历届县委、政府和青川广大群众长期坚持不懈探索农业发展的智慧结晶,这是青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资源高效利用的最优方式,为今后青川致力生态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生态经济先行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特色产业支撑能力不断显现,青川生态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青川茶叶基地面积24.5万亩,年产茶叶3900吨;发展黑木耳2800万棒;香菇制袋4000万袋;竹荪4600亩;羊肚菌3500亩;培育风景银杏林18.8万亩。二是品牌效应不断增强。青川拥有“七佛贡茶”、“青川黑木耳”、“青川竹荪”、“唐家河蜂蜜”、“青川天麻”、“青竹江娃娃鱼”、“白龙湖银鱼”七个国家地理保护产品,为拓展产品市场增强了核心竞争力。三是建成三锅、蒿溪、幸福岛、姚渡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未来农业园区化、集约化发展提供了经验错鉴;四是建成的20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10家龙头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不断重组和完善,为今后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下了基础。青川生态农业将在发展中不断实现结构转型和升级改造,不断实现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和生态型的转变,有理由相信,青川生态农业模式会不断走向成熟。
二、正视创建“青川模式”的问题
根据青川生态农业发展现状,总体上讲存在四大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资源要素流动不畅。二是特色产业从业人力不足且缺乏技能技术。三是土地利用不合理或产业结构不优。四是产业科技力量薄弱,品种选育及产品深加工能力弱。
三、创建生态农业“青川模式”的途径
“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经济先行区,生态文明示范县”三大目标在全县上下已形成共识,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青川生态农业是生态旅游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未来一段时期,青川生态农业必将搭载生态旅游的快车,插上旅游的翅膀,实现农旅高度融合的优质高效发展。
(一)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依据特色产业,结合观光、游乐、康养、体验旅游项目,建成各具特点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发挥生态农业和旅游开发的综合功能。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房石镇同富牧业专业合作社,实行“草田轮作、青储氨化、沼气发酵、粪污还田”的良性循环肉牛养殖方式,所种牧草、粮食氨化形成优质饲料反哺养殖,降低养殖成本,经生物肥种植的重楼、土豆等经济作物品质更高,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收益。青川县过去也总结出了鸡茶共生、林下养殖、鸡沼茶等种养结合方法,都是青川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方式。通过生态循环农业和产业深度融合,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二)加快农村改革步伐
在做实农村七权同确的基础上,尽快完善相关政策。完善交易平台,促进农村要素有序流动,加快农村资源市场化配置,实现资产重组。为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畅通渠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面对经济新常态和我县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形势,农民培训任务繁重且迫在眉睫。未来生态农业发展急需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产业人员,即新型职业农民,要在现行培训项目的基础上,逐年加大培训投入,拓展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培训专业、培训人员的覆盖面。从理论上,专业技能上,管理上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四)增强产业技术实力
建立特色产业品种选育、管护技术规程、产品研发科研团队,尤其在品种选育和产品研发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开发更多更好的优质品种,开发精深加工的生态绿色产品,才能使之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青川 刘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