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青川县健康扶贫工作,助力青川县打赢脱贫奔康攻坚战。2018年九三学社青川支社多次组织有关人员组成调研考察组,分别到县内青溪、桥楼、姚渡、凉水、大院等乡镇及乡镇卫生院就健康扶贫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改进提高的方向进行了调研考察。实地考察了贫困人群救助、贫困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贫困地区医疗能力提升和贫困地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现将调研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青川县基本情况
青川幅员面积3216平方公里,辖36个乡镇、268个村,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2万人。截止目前,全县贫困人口31184人(扶贫移民局7月前提供数据)。目前需要医疗救助的贫困人口6222人(此数据为动态数据),占全县贫困户人口的19.95%。
二、青川县健康扶贫工作现状
(一)把脉问诊,精准施策。一是完善贫困患者精准识别。按照省、市健康扶贫目标,完成了2014年、2015年脱贫人员和未脱贫人员(含2017年脱贫)的大病初筛,共筛查出大病和慢性病患者4978人次(其中:大病人员2097人次)占全县贫困人口16%(此数据为动态比)。对全县贫困患者逐户分类建档,健康档案大病用红色标识、慢性病和一般疾病用黄色标识、健康人群用绿色标识,同时患有大病和慢性病的人员粘贴红、黄两种标识。达到了一户一档,一人一卡,动态管控。二是持续推进“十一免六补助”医疗扶持政策落实。在落实省健康扶贫保障方案中贫困人口“十免四补助”的基础上,创新制定了具有青川特色的健康扶贫“十一免六补助”(新增免费麻风病抗麻风治疗、艾滋病感染者和肺结核患者定点门诊治疗医药费按照85%给予补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爱心帮扶,共解病贫。一是开设绿色通道及专用窗口。为确保贫困患者在医院就诊期间获得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在全县开设了贫困患者挂号专用窗口和就诊绿色通道。二是落实“先诊疗后结算”制度,开展优质服务承诺。贫困患者住院不缴纳押金,报销不设起付线,诊疗结束后,仅需缴纳个人应承担的合规住院费用10%的自付部分,其他部分由医疗机构凭相关证明材料与各类经费保障机构直接结算。三是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和医疗费用控制政策。所有贫困患者严格执行分级诊疗制度,逐级转诊,县内就诊率达95%。全面落实医疗费用控制定期通报、约谈制度和医疗机构处方、医嘱,检查单点评制度,产生的所有不合规医疗费用全部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严格执行贫困患者医疗费用公示制度,广泛接受患者和群众监督,公示覆盖率100%。四是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签约服务家庭医生人数(含乡村医生)433个,组成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04个,贫困户签约覆盖率100%。五是组建巡回医疗服务团队。成立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青川“一指导三联动”健康扶贫工作机制,对我县贫困患者进行了精准识别,针对170余名大病患者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县中医医院还开展了“中医入村,健康入户”活动,通过推拿、针灸、艾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运用,促进贫困患者劳动力恢复。
(三)强化保障,健康兜底。一是持续推进“两保、三救助、三基金”保障措施落实。由县财政全额资助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医疗保险,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县域内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全报销救助、医药爱心扶贫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进行报销,确保了我县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出控制在10%以内。二是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保障。持续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为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档案31184份,建档率达100%。开展贫困人口免费体检,截止6月底,完成贫困人口体检21265人次,占贫困人大,资金和设备也还存在欠缺。二是基础薄弱。虽然经过震后重建和这几年的持续投入建设,乡(镇)村两级医疗机构得到了快续发展,设施设备也得到了全面改善,但乡(镇)村两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仍不能满足贫困患者的医疗需求。三是人才缺乏。虽然各级对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利措施,乡(镇)村两级医疗队伍也在逐年壮大,但人才结构不合理,层次较低,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制约着乡(镇)村两级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四是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一直存在“重城镇,轻乡村”的发展弊端,乡(镇)村两级多年来发展欠账还很大,特别是在卫生专业人才和医疗设施设备方面的欠账依然很突出,实现方便群众就近就地就医与目标还有差距。
三、启示及建议
考察地区在健康扶贫工作中的成功经验,突出“全民预防、规范治疗、医疗救助、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的健康扶贫模式,结合实际,现提出如下几点启示及建议。
(一)精准实施预防保健行动
积极探索医药卫生体制深化改革的战略方向,着力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突出问题,改善过去重治病、轻预防的落后健康观念,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全民预防保健的“叙永模式”,提高全民预防保健水平。一是开展全民免费体检。按照辖区所在地的常住人口,全民参与免费体检。体检分为三大年龄阶段,对0—6周岁按照国家的规定项目进行每年体检;7—64周岁每人每两年体检一次,分年龄段设置体检项目按规定完成体检;65周岁以上按照国家规定体检项目进行每年体检。通过体检让每个群众掌握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二是建立健康档案。以村(社区)为单位,按照一人一卡,一户一档,一村(社区)一册的要求,给每个体检者建立纸质和电子的健康档案。 同时建成“健康青川”信息查询系统平台,医疗机构、群众可通过电脑、手机客户端随时查询个人健康信息,确保体检结果信息让每个人适时知晓,终身受益。三是深入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活动,引导重点人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农村整体健康水平。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卫生乡镇、卫生村(社区)创建活动,加快农村人居环境“三建四改”建设进程,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同时加大农村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力度。整体提升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精准实施医疗服务行动
扎实有效地开展医疗服务,帮助贫困患者劳动力恢复。进一步完善贫困人口医疗档案的识别标识,实行“三色”动态管理,进一步巩固落实贫困患者就医的“十一免六补助”政策,对住院贫困患者全覆盖实行“先诊疗后结算”制度,开展各种专项免费医疗服务,让贫困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一是开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的核实核准工作。结合贫困人口每年开展的全面健康体检情况,以及巡回医疗和集中诊疗中掌握了解的贫困患者信息,让乡(镇)村两级进一步核实核准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底数,精准掌握贫困患者人数和病种,完善贫困人口就医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对贫困患者的动态管理。二是为贫困人口提供签约家庭医生医疗服务。落实贫困人口与乡镇家庭医生团队的签约服务,优先覆盖重点人群和贫困人口,确保贫困户签约覆盖率达100%。乡镇卫生院负责贫困人口基层首诊,解决常见病、多发病问题,县级医院负责急危重病人救治,争取2017年贫困患者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8%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三是为贫困患者实行分类救治。通过对全县贫困人口逐户、逐人、逐病进行调查核实,全面摸清贫困人口患病情况,健全完善健康扶贫管理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一次性能治愈的,如白内障、小儿先心病,组织专家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集中治疗;需要住院维持治疗的,如中末期肾病、重症精神病,就近在有治疗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的,如高血压、糖尿病,由乡镇医疗机构在县级医疗机构的指导下进行定期治疗和康复管理。四是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继续实施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规范落实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计生技术服务等服务项目,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质量。
(三)精准实施医疗救助行动
一是发挥医保对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支付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医保筹资标准和补偿水平,继续由财政全额资助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确保贫困人口的参保率达到100%;积极争取市级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适度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逐步提高乡镇和县级医疗机构住院的报销比例;巩固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与大病医疗保险有效的衔接机制,大病医疗保险覆盖所有贫困重特大疾病患者,覆盖率达到100%,提高贫困人口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二是发挥专项救助对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支付的补充作用。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对其中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付费用较高的,给予门诊救助。对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贫困人口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对经医保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不低于70%给予救助。三是发挥医疗救助“三基金”对贫困患者医疗费用支付的减负作用。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四是发挥临时救助对贫困患者家庭的帮扶作用。对于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贫困患者家庭,积极发动公益慈善组织和社会力量进行救助,搭建政府救助资源、社会组织救助项目与贫困患者救治需求的信息平台,鼓励、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等开展慈善救助。
(四)精准实施能力提升行动
抓硬件建设。一是稳步推进县级医院提标创等。依托对口支援的省市三级医疗单位的技术力量优势,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远程医疗为核心,加快推进县级医院自身建设。加强临床薄弱专科、临床核心专科建设,夯实临床支撑专科基础,打造临床优势专科,进一步提升县级医院等级。2018年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创建成二级乙等医院。二是全面开展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达标升级建设。36个乡镇卫生院坚持“分步实施,补齐短板”的原则,首先重点打造竹园、凉水、关庄、乐安、三锅、青溪、木鱼、沙州等8个中心卫生院,比照“一站一馆三区”的功能进行流程优化布局,配齐DR、彩超、心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并有序推进中心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力争2020年中心卫生院升级达标任务全面完成。今年要全面完成32个贫困村卫生室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的任务。每个贫困村卫生室建设业务用房面积达到60平方米,设施设备配置能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开展的需要。力争2020年全县所有行政村完成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抓配套保障。一是构建远程诊疗体系。充分发挥县级医疗机构与对口支援的省市三级医疗机构建成的远程诊疗平台的作用,通过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出具诊断检验报告、远程病案讨论,实现在县内完成治疗工作。今年全面启动县级医院与36个乡镇的远程诊疗体系建设。以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为依托,构建心电、影像、临床会诊三大医疗协作服务网络,2018年36个乡镇卫生院全面建成远程医疗信息终端,构建起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医疗机构的远程诊疗体系,确保对口支援的省市三级医疗机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全县的医疗机构医疗资源互通共享。农村群众在乡(镇)域内就能享受到及时准确的健康服务,让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二是构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体系。每个乡镇卫生院都要组建巡回医疗服务队,同时为每个乡镇巡回医疗服务队配备智能化家庭随访一体机和“掌上”卫计E通,让群众在家里都能接受到血常规、血糖、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并实现各类数据同步、实时上传到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在平台对数据综合分析评价后再以短信形式发送到贫困患者手机,提高对群众健康管理的规范性和时效性。三是推行“一站式”服务。全面启动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费用报销、门诊慢性(重大)疾病报销、医院垫付费用结算三个“一站式”服务。依托医保局,成立一站式服务大厅,抽调卫计、人社、保险等部门工作人员,集中到一个服务窗口办公,确保“一站式”办结。整合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保、民政救助、卫生扶贫基金、大病救助资金、财政兜底资金全部划拨到“一站式”服务专门账户,实现统一管理。建立健全监察、审计、财政的责任监管,卫计、民政部门行业监管,医保、健康扶贫办公室专业监管的三级监管模式,确保监管零死角。实现贫困患者费用报销零跑路,医疗机构资金垫付零压力。
(五)精准实施人才培养行动
一是加快人才引进。依法依规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用人自主权,加大乡镇医疗机构定岗补员力度。用好用足急需紧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招聘政策,结合青川实际,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可考虑将乡镇卫生院的空缺补员人员招聘适当放宽报考条件,只要求医学专业方面的大专学历,不硬性规定必须是全日制医学专业大专生。依托“三支一扶”计划,每年招聘一定数量的医学专业大学生。继续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试点项目。2020年前,每年继续对全县的“阳光天使”计划医学大学毕业生给予经费补助。继续实施好贫困地区定向医学专科生引进项目。二是强化卫生专业队伍培训。推进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支援医院对口帮扶培训和继续教育达标活动,到2020年,县、乡(镇)医务人员至少接受一次专业轮训。启动基层医务人员培训计划,将乡镇卫生院的临床医生和护士分批次送到二甲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为期3—6个月的专业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三是加强村医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5〕74号),改革村医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落实完善村医补偿、养老、培养、注册等各项政策,理顺村医管理体制,到2020年,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具有执业资格的村医,实现配备率达100%。四是深化订单定向人才培养。加强医教协同力度,依托省内医学院校,2018年启动招收本土生源实施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本科生培养项目,每年免费培养医学本科生,并实行最低服务年限制度,培养出的毕业生在县域内医疗机构最低服务年限8年。从根本上改善县域内卫生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推动健康扶贫工作的进行。(九三学社青川支社)
地址:广元市利州东路二段 电话:0839-3266434 0839-3361328(传真) 蜀ICP备14016228号-1
邮箱:shch001@163.com技术支持:程友科技 川公网安备 51080202000059号
Copyright(c)2016 版权所有:广元市委九三学社 网站访问总量: 7266833 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