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占心血管病死亡总数的50%以上。由于其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的特点,而且90%发生在医院外,常常造成患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中青年患者)的突然死亡,给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损失。据统计,全球每年约300万人发病,美国45万人,欧洲40万人;在中国,每年有约55万人死于心脏骤停,相当于每一分钟都有人因此而死去,抢救成功率不到1%。心源性猝死最佳抢救时间和方式是在事件发生的最初3-5分钟进行心肺复苏术和除颤,每延迟1分钟进行心肺复苏术和除颤,其生存率就下降7%-10%。在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简称AED)是提高心源性猝死抢救成功率的有效举措。
AED不同于医疗机构使用的除颤监护仪,俗称“傻瓜”除颤器,其最大特点是使用者无需具备专业背景,在应用AED日益普及的欧美国家。一般非医务人员及市民接受4小时学习就能完全掌握。使用时只要接通电源,按照AED播放的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说明操作,即可完成心电图自动分析、除颤。
在美国、欧洲、日本、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AED的应用已经相当普及,凡是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机场、医院、超市等,都配置有AED。特别是我国120等急救力量相对不足,市区等交通拥堵地区120到达现场急救平均时间在10分钟以上。因此,现场急救就显得更加重要,而AED作为现场急救最佳设备和急救资源的重要补充,其配置应得到重视和落实,尽快得到加强和推广。
借鉴AED在欧美国家广泛普及和成功应用的经验,我县应加强应急救护培训,建立卫生应急志愿者队伍,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提升城乡居民卫生应急素养和自救互救能力,努力构建网络服务、热线服务和现场服务三位一体的公共场所高效急救服务体系,为公众增添更多安全健康保障。同时启动“全民自救互救素养提升工程”。包括建设卫生应急自救互救体验馆、公共场所设置AED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等。这项工程一是政府主导,加大资金投入,要把AED的合理配置和推广使用纳入到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规划,将AED购置、后续维护、更新费用以及培训、宣传费用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同时,制定鼓励政策,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完善公共急救设施;分步实施,逐步推广应用。从政务服务中心等政府办公楼配备AED产品开始进行试点和推广。未来可以逐步增加学校、铁路、酒店、商场、运动场、娱乐场、旅游景点等人流密集区域和场所的AED配置;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制定急救培训规划,规范培训内容,监督管理培训。红十字会提供社会层面培训支撑,卫生计生系统提供培训技术支持。将AED的使用培训纳入急救培训规划,统一安排分层面培训。另一方面建议完善相关立法,对受培训者颁发急救证书,使其行为合法化,免除抢救实施者在应急情况下实施除颤导致不良后果的法律责任,使之抢救行为受法律保护。此外,立法还应对学校和运动场等公共场所配备AED、使用的宣传和培训等提出要求。(九三学社苍溪委员会 淳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