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爱萍
它是这个冬天我遇到的唯一一只蝴蝶。
有天气预报说西伯利亚的寒流即将来袭。天上是大团的铅云,风从垭口涌来,肆意地欺凌着路边枯黄的芦苇,可怜的芦苇们佝偻着腰,在风中瑟瑟发抖,让人觉得它们似乎下一秒就会立刻被折断,匍匐于脚下大地。我竖起衣领,风推着我前行,我成了风卷起的一株芦苇,它把我送到这只蝴蝶面前,然后打着唿哨走了,似乎怕惊走这只蝴蝶一般。
它是我见到过的最生意盎然的一只蝴蝶。
银子包,文家碥,陈家岩,几处山势在这里交错汇集,堪堪成就了它的样子,而这一潭碧水更让它灵动起来,湖面的每一条涟漪便是它的脉络。四周山林俱寂,虫鸟俱哑,唯脚下泄洪道水声淙淙,那是它血液流淌的声音。它就那么安然地栖息在这群山之间,双翅轻颤,碧绿鲜活,恍若一阵风来,它便要翩然而去。湖中有碗口大的两眼泉,那是它的两个眼睛,终年向外冒水。正值隆冬,泉眼处水汽氤氲,有薄雾笼于四周,远远望去,便知是好水。
“这水奇怪得很,就算是现在这个季节,你洗衣服一点都不冻手呢,要是夏天,这水反而凉得刺骨。”带路的杨大姐热心地介绍。
“是好水!”我忍不住赞道。不枉我单人独行,翻山越岭,一路风尘。
它是一只居功至伟的蝴蝶。
两只后翅各向两边引出两道泄洪渠,一左一右,左边福泽铧山,右边惠及中梁。铧山的猕猴桃园区规模庞大,而右边,便是我此行的目的地,山顶渔村——中梁。
初闻中梁,是在一次茶会上听到苍溪县政协副主席谭守彬的介绍。
“你想不到吧,通常的渔村从来都是沿河而建,但中梁却是实打实的山顶渔村,碧波万顷,相当震撼,小汪,你一定要去看看。”谈起中梁,谭副主席眉飞色舞。
“政府引资千万,现如今中梁真是日月换新篇了。”谭副主席感叹道。
“是啊,靠山吃水,是这个时代的壮举!”一起喝茶的苍溪县文联主席黄庭寿亦有感而发。
“好一个靠山吃水!老黄,你总结得很到位嘛!”同桌的苍溪县作协主席周立新一拍大腿,连连赞叹。
“哪是我总结到位,本来就是事实嘛!”黄主席谦逊地笑道。
那晚的茶会大家兴致很高,主题却只有一个:山顶渔村——中梁。在他们的描述中,那是一个值得歌颂,值得描绘,值得记载的神奇之地。而“靠山吃水”,却实实在在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趁着周末,驱车前往传说中的美丽渔村,一探究竟。
中梁,故名思意,乃群山之脊。车沿盘山公路盘旋而上,群山渐渐伏于脚下,随着山势渐高,我心中的疑惑越浓,在这群山之巅,怎么会出现传说中的渔村呢?自古以来,鱼儿离不开水,可这一路行来,别说溪渠沟壑,甚至连一个塘堰都没有见过,这渔村到底依何所建?
由于山高坡陡,汽车的轮胎甚至出现了打滑,终于气喘吁吁地爬上了村委会的小院。一下车,风从四面八方涌来,将我团团围住,唯有山顶,方有如此风势。
站在村委会的院坝向下望去,只见无数鱼塘如层层梯田,从我们脚下蔓延下去,塘面波光粼粼,若无数镜片镶嵌在这群山之巅。
“这些鱼塘早已投放种苗,养殖的鳖、乌鳢等名贵鱼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尤其是我们这儿的苍溪鳖,市场价格更是上百元一斤。”村委会的人热情地介绍。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全是鱼塘,如此大的规模,该是怎样的经济效益,我心中暗自惊叹。
离开村委会沿着新修的公路一路步行向上,这种惊叹愈发加重。无数月牙形的鱼塘层层向上延展,直达山顶。左右两侧的山凹里,鱼塘更是星罗密布,宛若无数珍珠,散落在这群山之间。
这是当之无愧的山顶渔村!
鱼塘与鱼塘之间有管道相连,水声哗哗流动,是活水。
水从哪儿来?
在山顶鱼文化广场,有几位大姐正在清理路面,忍不住向前询问。
“我们这儿水多啊!没有水哪儿能兴起这么大的养殖规模?我们这儿的鱼好,就是因为水好!”大姐一脸骄傲。
“可是,我没有看到哪儿能来水啊?”
“那边,有渠道,铧山那边的露柏沟水库的水可以引流过来。我们全村九组的土地,饮水,还有这所有的鱼塘,都靠这水库呢。”
“露柏沟水库的水好得很哦,是活水,有碗口大的两眼泉一直在往外冒水,我娘家就在水库边上。”一位带帽子的大婶一边劳动一边热心的说。
我看着远处的山梁,心生疑惑。是怎样的沟渠,能引来这一湾碧水?
“从山里挖了一道渠啊,把山挖通了嘛!”带帽子的大姐看出我心中的疑惑。“73年,因为那两眼泉,我们在铧山修了露柏沟水库,又凿通了这座山,把水库的水给引了过来,从那以后,我们中梁就从来没有怕过天旱,天再旱我们都能收谷子,如今是天再旱我们鱼塘的水都是满的。”
他们从来不靠天吃饭,他们知道,只有靠自己,人才能胜天。没有水,凿山修渠,引来世代旱涝保收。
我忽然很想去看看那道渠,很想去看看那个有着两眼泉的露柏沟水库。
中梁人是热情的,看出了我的渴求,其中一位大姐主动提出带我去看看。
那是一条简单的石渠,渠内流水淙淙,清澈见底,这就是从露柏沟水库流出来的。
大姐姓杨,老公冯成品大哥刚好是水库的管理人,真是特别的缘分。冯大哥管理水库近30年,水库的每一条引水道、每一个泄洪渠他都了如指掌,作为他的妻子,杨大姐也无数次追随着丈夫的脚步丈量着这条石渠,长年奔波于水库四周的山梁平地。
石渠在山林中若隐若现,终于在一处断崖前消失不见,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约2.5米高、1.5米宽的山洞,这便是众人口中相传的凿山成渠了。洞口黑漆漆的,我们没带照明工具,不敢一探究竟,只好沿小路向前,翻过山,直奔山那边的水库而去。山路崎岖,荒草遍地,我们花了近半个小时才翻过山梁,而我们脚下,便是当年中梁人肩挑背磨挖出来的水渠。
露柏沟水利工程于1973年7月动工,1976年12月完工,历时整整3年半。尤其是老弯梁隧道引水渠,更是人们打着火把,用锄头和钢钎开凿出来的,整整180米的隧道,完全靠着中梁人的血肉之躯,生生在大山腹地凿出了一道暗河,这是怎样的精神和意志,才将这当年山脊上的不毛之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我行走在这寂静的山林中,无法想象当年中梁人兴修水利的艰辛。杨大姐告诉我,刚才和我聊天的带帽子的大姐,他的丈夫就是在开挖隧道水渠的过程中失去了右手。这短短的180米隧道,是无数中梁人用鲜血和汗水打通的幸福之路!
当年,打通洞口看到山那边第一缕阳光的那一刻,整个中梁沸腾了,改天换地,在中梁从来就不是神话。
中梁人是不怕吃苦的,中梁人更是善于学习的。
有了水,便有鱼。
可是发展水产养殖经济绝非几个鱼塘那么简单,这一次,再次显示了中梁人的睿智和前瞻性。
当2016年石门乡党委政府调派原金城村支部书记毛家林到中梁村任支部书记的时候,中梁人表示了极大的热情和信任。这个近1米8军人出身的魁梧汉子没有让中梁人失望,他利用自身多年的水产养殖经验,迅速为中梁人脱贫致富谋划了新思路——利用露柏沟的水,大规模搞水产养殖。
自然条件差,山地坡陡地少,这并没有难道中梁人,历时两年终于将1500亩土地进行了整改,千亩鱼塘呈现在大山之巅;项目缺少资金,中梁人多方奔走,通过争取政府项目扶贫资金,对外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2000多万资金如露柏沟水渠中的活水般源源不断地注入到渔村的基础建设中,保证了渔村建设的顺利进性;没有人才技术,当政府把懂管理、通技术的毛书记调派到中梁时,中梁人认准了这头领头羊,和毛书记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誓把山地变渔村!当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的时候,中梁人当年凿山修渠的豪情再次被点燃,改天换地的壮志完全被激发,短短两年,千亩鱼塘代替了传统单一农耕,2017年4月13日鱼塘开始部分投苗使用,今年已出鱼10万斤。中梁,当之无愧地跻身于全省最美十大渔村。
据毛书记介绍,中梁鱼塘主要养殖苍溪鳖等名贵鱼种,还有青鱼、草鱼、鳙鱼、鲢鱼四大家鱼,预计明年全部投产,每年纯利润应在千万元以上。我返程的时候,正好遇到村民们在打鱼,5、6斤重的白鲢、草鱼在渔网上欢实蹦跳,鱼篓里的几百斤鱼让打鱼的村民喜上眉梢。
靠山吃水,这不是上苍对中梁的额外恩赐,这是中梁人用勤劳和智慧自己书写的传奇,这是这个伟大的时代谱写的一曲不朽的乐章。
蝴蝶有两眼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