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九三社员夏英鹏、杨帆奔赴广元青川地震灾区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5月13日凌晨4点,九三学社社员、天津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夏英鹏,九三学社社员、天津市环湖医院脑外科副主任医师杨帆,作为卫生部派遣的首批国家抗震救灾医疗队成员赶赴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市委会主委陈永川和九三学社市委会副主委薛留增、孙丰源专程看望了他们的家属。陈主委表示,他们这种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的精神让我们深为敬佩,他们是九三的光荣与骄傲。
放下一切,奔赴灾区
——九三学社社员 夏英鹏医生
“他现在在广元市人民医院,最近那边温度很高,非常潮湿,余震也很厉害,经常需要转移到帐篷工作。每天大家只是在手术间隙轮流休息一会。”这就是夏英鹏医生目前的状况。
12日当天,夏大夫正在医院值24小时的班。当天夜里两点半,他支援灾区的请战申请批了下来,他只给父亲打了个电话,家都没有回,就连夜奔赴四川了。当时行李和人是分开运送的,他们到达成都的时候,行李还没有到。夏大夫一行40多个小时的路途中就只是吃了几块压缩饼干。顾不上旅途的艰辛和疲惫,到达医院之后,夏医生就马上投入手术中,从中午一点多抢救伤员直到深夜凌晨两点。
(夏医生的父母拿着小孙女捐款的照片)
夏医生的父母,从他出发的深夜开始就一直守在电视机旁,关注有关抗震救灾的新闻。夏医生的父亲、母亲说,“这是儿子自己的选择,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支持。咱是为孩子担心,可咱就那么一个孩子,灾区有那么多可怜的孩子,现在正是需要他的时候。”
夏医生在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就在去灾区的当天,他刚刚被评选为“红桥区十大杰出青年”。他原定于20日去美国进行学术交流访问,但在灾情面前,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次学习深造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奔赴灾区。美方了解到原因之后,同意将访问时间延迟。
夏医生总是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前面。2005年至2007年,他获得日本笹川医学奖学金,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日本最著名的私立大学庆应大学医学院整形外科进修脊椎病的手术治疗。进修期间,夏医生成绩突出,日方希望他能留下工作,这对其他人来说或许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但是夏医生婉言谢绝了。他唯一的想法就是,“我在日本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技术,这些技术国内还没有,我要回到培养了我多年的祖国,救治更多的患者。”
夏大夫是一个孝顺的儿子,每天亲自给患有十几年糖尿病的妈妈扎针输胰岛素。现在,儿子不在,夏妈妈就自己学着扎针。自己扎只能扎在肚皮上,夏妈妈每天要输液四次,现在她的肚皮都已经变青了。
父母尽管牵挂儿子,但是想打电话也不敢打,怕影响他的手术,耽误抢救。所以这一段时间,父母都是焦急地等着儿子打来电话报平安,打回来的电话往往都是在深夜或者凌晨刚从手术台上下来的时候。夏妈妈曾在早上六点打过一次电话,那时儿子正在睡觉,夏妈妈还笑说应该起来去工作了。过后,她才知道,儿子那时凌晨四点刚从手术台上下来,直到现在夏妈妈还因为打扰了儿子那么宝贵的休息时间而愧疚。
夏医生有个可爱的女儿夏馨怡,今年五岁半,她所在的幼儿园也组织小朋友捐款,捐款的时候小馨怡说:“灾区的小朋友,你们不要害怕,有我爸
爸在。我爸爸是医生,他会保护你们的,会把你们的病治好的。”夏医生很想念女儿,但是这么多天却只给女儿打过一次电话。他贤惠的妻子也是一位医务工作者,工作很忙,却主动承担起他放下的工作,帮他填各种表格,帮他收邮件,帮他修改被中华脊柱脊髓骨科协会接受的稿件……
就这样,夏医生放下生病的母亲,放下了年幼的孩子,放下了所有的工作,义无反顾地奔赴灾区……
平凡中的伟大
——九三学社社员 杨帆医生
主动请战
“他是主动请战的,”环湖医院的党委书记王丽说道,“他在知道四川发生地震之后,在我们还不清楚情况的时候,就给我发来短信说如果有医疗任务他一定去。”环湖医院的领导凌晨1:30连夜开会,最终决定派杨帆等5名医务人员连夜赶往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并由杨帆担任队长。
这次支援灾区对父亲来说非常突然。12日深夜凌晨2点钟,杨帆推开父亲的房门去取行礼箱,只说了一句“要去四川”,父亲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没有其它过多的言语,父亲只是默默地帮他整理行李,仔细地把一件件东西发放进行李箱,牙刷、毛巾、手电筒、小刀、衣服……。整理好简单的行装,凌晨3点钟,杨帆就离开家去了医院,准备医疗器械和药品。因为下雨的关系,成都机场降落困难,杨帆一行直到下午5点才到达成都机场,并马上转乘大巴连夜赶往青川。14日到达广元,因为去青川的道路不通,他们打算徒步前进。
(杨帆的父亲杨宏孝先生)
就在这时,杨帆接到通知,青川没水、没电,脑外科手术等高难度手术都无法进行,青川的重伤员也都转移到了广元市,所以他们医疗队就留了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自从儿子去了灾区,父亲每天都盼着儿子打来电话,只要听到一句“今天没事”,家人就放心了。电话里没有时间了解更多的情况,父亲就非常仔细地在报道的字里行间寻找儿子的信息。
广元的天气变化很大,阴天下雨的时候温度有些低,但一出太阳就很热。杨帆医生一到就立即开始了第一台开颅手术,手术室就是在医院院子里搭建的临时帐篷,当时天气非常闷热,温度高达40多度,那台手术做了3个钟头,手术下来杨帆大夫差不多都虚脱了。
杨帆医生所做的脑外科手术有很强的特殊性,病人病情非常复杂,手术难度大,时间长
(在灾区忙于手术的杨帆大夫)
杨医生平时在医院里曾经有一台手术从早上8:30做到晚上12点,近16个小时,手术强度由此可见一斑。灾区的脑外科伤员病情更加复杂,医疗器械条件也比较差。可想而知,这台3个小时的手术,是杨大夫争分夺秒,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的。令人欣慰的是,现在这位伤员的病情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
杨帆的成长
杨帆1965年出生,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所以他整个的童年时代基本上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时杨帆的父亲杨宏孝先生也被打成了反革命修正主义,在宝坻的农场劳动。母亲工作也很忙,所以父母不可能花很多时间照顾他。也许正是这种环境使得杨帆从小的自理能力比较强,把自己生活和学习安排地井井有条。上中学的时候要离家住校,他都是自己一个人捆绑好行李骑自行车去的。
杨帆于1984年考入天津医学院,他身体很好,从小就注意锻炼。现在一米八几的个头,很难想象他还曾经是天津医学院、天津市文教卫生系统的跳高冠军。
杨宏孝老先生是天津大学化学系的教授,他经常教导刚入校的学生“你在中学里可能是鹤立鸡群,到了大学之后你这只鹤就立到鸵鸟群里去了。所以入学就要承认差别,然后逐渐的缩小差别,到第三年要消灭差别,第四年你要走在前面。”杨老先生说,从没想过望子成龙,只希望儿子能够学好本领将来为社会服务。或许正是受父亲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大学中杨帆学业优秀,脱颖而出。
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把杨帆送到在广西医院从事外科工作的弟弟那里。杨帆的第一个手术就是在那里做的,是六指切除手术。这在外科里面属于最简单的手术了,但是杨帆当时还是颤抖着手,两刀都没切断。经历了第一次手术的紧张,杨帆逐渐大胆放开。这次锻炼使得杨帆在第五学年实习的时候表现地非常勇敢、突出。环湖医院的脑外科在全国排名第三,当时仅杨帆所在的学校就有20位同学报名去环湖医院,最后只留下了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杨帆。就这样,杨帆凭借自己的能力留在了环湖医院,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脑外科医生。
“他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
在父亲眼里,杨帆虽然不那么传统,但是他做人正直、善良、诚信、务实。他为人正直,从不屈服于压力,一直坚持自己的立场。性格善良,从小乐于助人,每次只要一个电话过来,他就会跑去帮忙。对有困难的病人,他不仅尽心医治,还在经济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业务精湛,态度和蔼,节假日都来看望我们”是病人肺腑之言。他讲究诚信,对朋友的承诺都非常认真,非常守信誉。他虽然不善于言词,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在工作中非常务实、肯干。
抗震救灾,并不是杨帆医生第一次挺身而出。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时候,他也积极勇敢地参加了红区的救援工作。去红区之前,他没有告诉家人实情,只是请全家人吃了顿饭,家人当时觉得奇怪。
这次他以同样的英勇豪情主动请缨,参加抗震救灾。父亲从没说儿子做过多少事情,反而认为这是儿子受教育和锻炼的机会:“四川人民对待艰难困苦的那种坚强,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真正苦难的是人民,是解放军、武警战士。他此次奔赴灾区的经历,对他将会有深刻的影响。”
儿子英勇地奋战在条件恶劣、余震不断的地震灾区,危险重重,父亲却一直强调“他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在做他应该做的事情。抗震救灾,这是他分内的事情,这是他的天职,这是他回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一次机会。”
灾区有无数像夏英鹏、杨帆医生一样的救护人员。平时,他们或许平平常常、黯然无光,但是在人民危急的时刻,在国家需要的时刻,就是这些平凡的人,他们主动请战,他们挺身而出,他们和许许多多抗震救灾的英雄一起,给予了灾区人民生的希望,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 孙慧、任晓艳、马君 报道,2008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