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闭
拳拳报国心 不渝赤子情
一
黄其兴1929年出生在越南的一个华侨家庭。父亲黄子衡是云南有名的民族资本家、富滇银行行长、利滇锡业公司经理。黄其兴7岁时,为了不受法国人的奴化教育,父亲送他回昆明老家念书,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父亲是位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知识分子,家学风气自然而然的影响着幼年的黄其兴。常常,他随着父亲高声背诵那些气盖山河的诗词,中华民族忠诚、正直,勇敢、顽强,爱国、济世的精神便随着琅琅上口的韵律,融进了他稚幼的心灵。正是这样的文化熏陶,影响了他早期的世界观、人生观,培育了他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成了黄其兴一生的追求。
黄其兴在昆明读了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的一部分课程。他的青少年时期正是中华民族经历痛苦磨难,祖国积贫积弱,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蹂躏的时代。兵连祸结,百姓民不聊生,海外华侨受尽洋人侮辱。与一般富家子弟不同,幼年在海外的经历和家庭的影响,使黄其兴深深知道国家和人民的苦难。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报国志向更加坚定、清晰起来:只有祖国强大,人民才能幸福,广大海外华侨才能有地位,才能挺直腰杆做人。正所谓:国兴福连黎庶,国亡祸及家身。为了祖国的强盛,他立志刻苦学习,有朝一日用自己的真才实学改变祖国的面貌。
1948年,黄其兴离开昆明,到法国留学,攻读硅酸盐化学、水泥专业。水泥,同电、煤、钢铁一样,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志。可是,干这一行又脏又累,青年学子很少有人愿意问津。黄其兴远渡重洋来到法国,却偏偏选择了这个专业,有人对此不免感到奇怪。原来,早在黄其兴的少年时代,就因为一件小事,使他与水泥结下了不解之缘:
黄其兴的家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南,名叫衡庄别墅,它古雅别致,依山面水,北面是层林叠翠的西山,南边则是烟波浩渺、风帆点点的滇池。自幼聪明好动的黄其兴常常偷着去滇池游泳。这事终究还是被父亲知道了,担心孩子安全的父亲大发脾气,不仅打了他,还责令他再也不许下滇池,弄得黄其兴痛哭不已。见宝贝儿子这样伤心,父亲又心疼了。为了安抚儿子,他答应在家里建一个游泳池。黄其兴喜出望外。他天天盼,夜夜想,但是几个月过去了,却不见游泳池半点踪影。一问才知,原因是买不到“洋灰”。那时正值抗战初期,日本人不肯卖水泥给中国,而国产的水泥又到哪里去买?缺了水泥,游泳池硬是建不起来!于是,在少年黄其兴的脑海里闪出一个念头:原来洋灰这么了不起,长大我要专门去学这门技术!就是这个看似天真的想法,竟实实在在地影响了黄其兴的人生选择。来到法国巴黎深造,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水泥专业,并将此作为钻研一生、热爱一生的事业。
刚到巴黎,黄其兴还没来得及仔细欣赏世界花都的繁华与浪漫,洋人歧视的目光便已使他痛苦得难以入眠。那时,巴黎一些大公园的门前挂着“华人与狗禁止入内”的牌子;公共汽车和地铁车厢里,哪怕是上下班的高峰,中国人旁边的座位总是空着,人们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中国人,觉得挨着中国人是一种耻辱。黄其兴那昂扬向上、永不服输的性格让他无法忍受这种歧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光。
在巴黎百艺学院,这个在法国也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入读的学校里,黄其兴勤奋努力,度过了富有收获的学习时光。全班七十个学生的成绩表上,这位中国学生的名字排在第二!他的聪颖好学和优异的学习成绩,得到了世界著名水泥化学家拉夫玛教授特别的青睐。
身在法国,黄其兴却始终牵挂着祖国。刻苦攻读之余,他和心向祖国的同学们经常聚在一起,新中国成为他们永不衰竭的话题。每当由国民党控制的“东方同学会”隆重庆祝“双十节”的时候,黄其兴就跟“中国留学生同学会”的同学一起,热热闹闹地庆祝“十一”国庆节。身为文体组组长,他比谁都积极、活跃。他带领大家自己动手用红绸子制成五星红旗,挂在会议室正中的墙上。他组织大家自编自演各种文艺节目,甚至亲自上阵,男扮女装扭起秧歌。他千方百计寻找来源,组织幻灯晚会,电影晚会。学生会每年暑假期间,都会组织夏令营,邀请意大利、荷兰、英国等地的中国留学生来法国度假,交流各自了解到的祖国的信息。这些活动促进了友谊,把海外学子的心和新中国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
大学毕业后,黄其兴由拉夫玛教授推荐到法国一家生产规模最大的水泥厂工作。一个中国青年,竟然被安排在“生产部”这个主管水泥质量的重要部门,那些机械工程师、矿山工程师、电气工程师们向他投来了怀疑的目光。黄其兴在心里暗暗憋着一股劲,一定要让他们看看中国人的能力。不久,他果然以出色的工作成绩回敬了那些怀疑的目光。半年时间,他就跨进了工程师的行列。
1954年,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出席会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以他那非凡的风采征服了世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来自东方的“神秘魔力”风靡了全球。这次会议使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很大提高。祖国站起来了,海外华侨再也不受压迫和欺侮了。
在巴黎,一股“中国热”席卷而来。法国人热切地追逐着与中国有关的事物,看到中国人,就友好的竖起大拇指,称赞毛泽东、周恩来两位伟人。随着这股狂潮,黄其兴心中也澎湃不息,他第一次体味到了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他深深知道: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命运都紧紧维系在祖国母亲的身上。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母亲作后盾,就永远逃不脱歧视的目光和“华人与狗”并列的字眼。然而,祖国正百废待兴,要真正富强起来,还需要艰巨的努力。这正是祖国需要儿女的时候。自己出国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本来就为了建设自己的祖国啊。“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新中国就像一轮初升的太阳,吸引着这位漂泊异国风华正茂的青年。炎黄子孙的责任感催促着他,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浪潮召唤着他。黄其兴归心似箭,一天也呆不住了。“父亲被镇压”,“归侨要上断头台”等等传闻,统统被他抛进了大海。黄其兴豪迈地高声吟出了自己的《归去来辞》:“巴黎虽美,不如回故里,巴黎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二
黄其兴毅然辞去了工程师的职务,放弃了舒适的生活,冒着生命危险回到了阔别七年的祖国。之所以说冒着生命危险,是因为当时新中国和法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国民党大使馆还在巴黎。如果被他们知道了,就会采取三个步骤,一是劝其留在法国,如果经济有问题可以帮助;二是安排到台湾去服务;三是上述方法无效,便在途中暗杀。黄其兴有两个要回祖国大陆的同学就是这样被杀害了。因此,黄其兴审慎周密的安排着自己的归国之行,他暗中通过中国驻瑞士大使馆,领取了中国留学生归国证明书,凭着自己一双巧手悄悄地把它缝在了西服的衬里。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没有告诉朋友和工厂同事,没有带行李,他持着一份法国政府发的证件,以到香港探亲为名,悄悄从马赛港启程回国。
1955年5月8日,客轮经过一个月的颠簸,抵达香港。当黄其兴看到罗湖桥头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时,激动的泪水禁不住淌了下来。那鲜艳的红旗,似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让这个海外游子的心终于找到归属。此情此景,成为他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
在法国,黄其兴虽然怀念祖国,向往祖国,但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缺乏认识。回国后,他和其他归国留学生被安排到各地去参观。一路走来,他们欣喜地发现,旧中国的丑恶现象不见了,污泥浊水不见了,代之以一派生机勃勃的建设景象。亿万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战后的废墟上,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黄其兴加入了九三学社,又有了政治上的新起点。在党的领导下,在民主党派的学习中,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制度有了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他在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深入地观察思考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并结合实践进行着自我学习和教育。
1955年国庆前夕,黄其兴接到了通知:他和参加国庆观礼的归国留学生一起,被邀请出席招待宴会。更让他惊喜不已的是,敬爱的周总理将亲自接见它们!多年之后,黄其兴仍清晰的记得:周总理微笑着站在北京饭店宴会厅的门口,与参加宴会的留学生亲切握手。当黄其兴走到总理跟前,旁人介绍:“这是从法国回来的。”只见周总理的眼睛一亮,紧握着他的手,用法语问:“Comment vas-tu?”(你好吗?)黄其兴感觉自己的心快要蹦出来了,马上用法语向总理问好。总理又亲切地对他说:“祖国欢迎你!祖国欢迎你们回来!”黄其兴激动得泪水模糊了双眼——自己正是响应祖国的召唤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今天有幸得到周总理的亲切关怀和鼓励,一个普通的留学生竟然得此厚遇,他深深感到了祖国的温暖,党和人民的期待!宴会上,黄其兴代表留法学生表了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把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伟大祖国。
当时,根据国务院的精神,学自然科学的归国留学生一律充实到中科院各研究所。黄其兴被分配到地处哈尔滨的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一五”时期,恢复大东北,水泥是当务之急。人们以渴求宝贝的心情盼望着这位水泥工程师。但当看到黄其兴穿着特制的劳动布工作服,却还遵循巴黎的礼节,带着领带、搽着发蜡的打扮,人们不禁又怀疑起来:这样一个洋学生,富家公子,他能吃得了苦?能在这里呆下去吗?
然而,黄其兴却又一次让人们刮目相看。他好像不懂得什么叫“艰苦”和“危险”,不懂得什么是“份内”和“份外”。防汛工程的大坝上,他扛起一百多斤重的麻袋疾步如飞;施工隧洞里,他肩扛着两袋水泥在没膝的水中跋涉;还有一次,他差点被意外的爆炸夺去生命……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黄其兴有三百天是在劳碌奔波中度过的。妻子风趣地说他在家里是“临时户口”。他说,我远涉重洋,冒险回国,可不是来做客的啊!
黄其兴把西方带来的知识,洒在东方贫瘠的故土上,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育出了累累硕果:他先后和同志们研制成功原子能反应堆的屏蔽材料,无熟料水泥,优质耐火砖,新型耐热混凝土,进行了水泥混凝土强度机理的研究,水泥速凝剂机理的研究等等。
正当黄其兴辛勤地工作在科研第一线时,“文革”爆发了。他这个出身于资本家家庭、有众多“海外关系”、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回来的人,自然难逃厄运。他被戴上“特嫌”帽子,挂上反动学术权威的牌子,关进“牛棚”长达14个月之久。爱人也受到株连,饱受摧残和酷刑。八岁和五岁的两个孩子被丢在家里无人照料。此时的黄其兴,真称得上是妻离子散。但是不论怎样的精神打击和身体摧残,他的信念始终坚定执着。一种神圣的民族感情把他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他坚信,人类历史不会倒退到野蛮时代,社会总是要发展,人类总是要进步,科学技术总是需要的。
从“牛棚”出来,原来那个青春勃发、风度翩翩的黄其兴一下子变老了,变憔悴了。孩子们差一点认不出他。然而,他最关心的却不是自己的身体。他那花了整整十年心血写成的一本关于水泥化学的书稿,连同一批卡片等珍贵的资料,统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原定“五十岁出专著”的计划彻底落空。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痛心的呢?然而,没有人听到他的叹息和抱怨。他没有为遍体鳞伤而求医治病,没有因为蒙受不白之冤而怨天尤人。黄其兴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受到挫折,问题是如何看待,是一蹶不振,悲观厌世,还是百折不挠,乐观向上?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个人的挫折而停止前进。对每一个活着的人来说,总要有一点精神!有一个理想!什么样的精神?就是振兴中华,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什么样的理想?就是要使中华民族以巨人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了这点精神和理想,才能为国忘私,锐意进取,坚韧不拔,发奋图强,这就是激励他永远前进的动力。
黄其兴又和同志们一起挑着实验设备,爬山涉水到工厂、下工地,继续着他热爱的事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工作上,黄其兴被提升为石油部施工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从哈尔滨调到了天津市。政治上,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他陆续担任了九三学社天津市委主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侨联副主席等职务。黄其兴万分珍惜为国家多作贡献的机会,他健康状况远不如过去,但站在人们面前的黄其兴,雄风不减当年,工作起来还是那么精神,那么虎虎有生气。
作为施工技术研究所主管业务的副所长,如何把这个刚刚组建的科研机构带好,成了黄其兴的主要任务。英国科学家贝尔纳曾说过:“选择研究课题本身就是一个研究课题”,“选择研究课题是战略的起点”。为了确定研究所的主攻方向,他一面深入到全国大油田收集课题,另一面去美、加、法、日等国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国内外的调查研究,根据我国油田的需要,结合研究所具体情况,制订出了发展方向:石油管道的防腐保温、钻井的固井材料及其外加剂、海上平台的结构振动、地方性工程材料四大优势,确定了防腐、保温、固井、微机、浅海五大方向。任务明确了,建制稳定了,先进实验室建立了,技术人员安排好了,在石油部 “边建所、边出成果”的要求下,研究所年年取得可喜进展,多次获得重大项目突破和奖励,推动了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为提高石油管道防腐保温技术、固井水泥及其外加剂,以及钻杆喷涂技术等方面的整体水平做出了贡献。同时,在科研实践中,也带出一批有才干,能攻关的年轻科技工作者,使研究所成为石油工程领域实力雄厚的研究基地,得到石油工业部和各个油田的认同和赞许。黄其兴作为主管业务的副所长,宵衣旰食,倾心竭智,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科研上,他相继发表了《地方轻质材料在油田建设中的应用》等多篇论文和文章;和同志们合写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石油工程材料专著,翻译了《钻杆腐蚀原因及防腐方法》一书,带领同志们研制成了抗1200℃油温的防腐沥青配方,组织研究成功的污水管道内防腐,获得了石油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三
改革开放,使封闭已久的人们得以走出国门,海外游子关注的目光纷纷投向这些从国内来的访问者。多年的隔膜使海外华人对祖国的现状,对党的政策有太多的疑惑、太多的好奇。黄其兴多次出国考察访问,他在海外的亲人、朋友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面对各式各样的疑问,黄其兴现身说法,做出了最具说服力的回答。
1980年5月,正是黄其兴离开巴黎25周年之际,他作为石油部派出的代表团成员重访巴黎,得以与分别了多年的亲人和同学重聚。亲人初见到他,简直难以置信,传闻被迫害致死的人如今竟活生生地站在眼前。面对亲人的关切,他报喜不报忧,对那些痛苦遭遇只字不提。和同学欢聚一堂时,多少人为他惋惜、多少人劝他留下来,他不为所动。黄其兴对祖国的赤诚、对人生的豁达,感动了他的亲人、朋友,也深深感动了代表团里同样从那场浩劫中走过来的同志们。
黄其兴到美国考察时,中学时一起玩耍的同学——孙科的女婿张家恭及其兄弟张家信、张家敏,乘飞机专程从圣地亚哥来看他,在他下榻的旅馆住了三四天,天天跟他在一起又说又笑,问长问短。黄其兴详细地介绍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国家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三位老兄听了非常感动,连夸邓小平的政策好。在黄其兴的鼓动下,张家信和张家敏回到国内观光访问,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回去后,张家敏给黄其兴写信诉说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欣喜之情,并表示想回来为祖国作点贡献。
作为一位早年归国、与祖国共同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华侨,黄其兴在海外接触了不少亲朋和华人,无论他们的国籍所属,无论他们的身份是教授、学生、企业家,还是饭馆服务员,黄其兴都被一种深深的使命感驱使着,主动利用各种机会,跟他们多聊聊,多介绍。特别是那些学有所成的海外华人,黄其兴更是格外关注,他知道国家急需人才,希望更多的人才能到回祖国服务。他语重心长地说:“过去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一旦东方睡狮觉醒,世界将为之震惊。这只睡狮就是中国。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后,走上了国富民强的道路。虽然目前遇到一些问题,但那是暂时的。中国知识分子从19世纪下半叶就开始有人出外留学。无论是寻找真理还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目的都是一个——为了报效祖国。我希望今日海外学子,不论是学成归国,还是留在海外,永远都不要忘记祖国,都要为祖国服务。只有祖国强盛了,人民富足了,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才有理由感到自豪。因为,我们的根是在祖国!”
四
1987年3月,黄其兴当选为塘沽区政府副区长。“从政”,担任领导,不仅参政议政,而且任实职,掌实权,这是民主党派成员“一个参加、三个参与”的具体实践。黄其兴深知肩上的重任、也深知这份责任的重大意义。从一名科技人员到政府领导,跨行跨界,他面临着人生中的一次大挑战。从不熟悉到熟悉,从熟悉到提高,黄其兴经历了一个并不轻松的过程。他也及时的总结出了很多经验体会。他认为民主党派成员参加政府工作首先思想上要有正确认识。不忘自己是政府领导——当好公仆;不忘自己是民主党派成员——当好诤友。同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当公仆为依托,把当好诤友寓于当好公仆之中。与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同唱一台戏、同打一场球、同跑一场接力赛。
黄其兴分管的部门很多:教育、科技、医药、文化、体育、旅游、广播电视等等,任务繁重。他身体力行,大胆工作,多干实事,清廉自律。
黄其兴上任不久,就要求中、小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爱国主义教育入手,强调民族意识、伦理意识、法律意识。在他的要求下,从1987年国庆节开始,塘沽区中、小学坚持一周或一天升一次国旗。他对体育特别关注,经过多次磋商,建立起一所半训半读的体校,形成了体育传统校、少年业余体校、半训半读体校一条龙,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培养小学体育师资。他大力推动塘沽区八个乡都成立了教卫委,并使各乡领导实现了从不愿意管教育,到自觉地接受任务、到自愿地积极改善办学和教师住房条件的转变。多数乡为了稳定教师扎根农村的情绪,还主动为教师浮动1-2级工资。在黄其兴的要求下,卫生系统把服务的满意率作为考核干部、考核医护人员的标准,加强了医德医风建设。黄其兴还充分利用海外亲友多的优势,向来访的亲朋故旧宣传塘沽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他注意发挥自身的桥梁纽带作用,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向区委区政府领导反映,为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又不断地把自己所熟悉的政府工作情况介绍给所联系的群众,解除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误解,增加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政府任职四年后,黄其兴被选为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他所负责的科教文卫、侨务工作和人大立法工作中,他保持在政府工作时的踏实作风,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党真诚合作,以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也赢得了同仁们对民主党派成员的尊敬。
黄其兴的从政生涯,可以说是有职有权,有为有位。他的能力和才干得以充分施展,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对华侨、对党外干部的信任和支持。
五
黄其兴先后兼任了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和全国侨联副主席等多种职务。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充分发挥主动性,珍惜机会,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以及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提出提案和建议,真诚坦荡地建言献策。有许多意见建议被国家和有关部门采纳或参考。
1989年春天,黄其兴在全国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上,向大会提交了《建议国家制定“国旗法”》的提案。同年七月,他收到国务院法制局的书面答复:“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加强对公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制定《国旗法》是十分必要的。现在,我们正抓紧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草案)》,力争年内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1990年6月28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并于同日由国家主席杨尚昆颁发了第28号主席令,于1990年10月1日正式施行。国旗法的颁布实施,凝聚着黄其兴浓浓的爱国之情和殷切的愿望,同时,也体现着政治协商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20多年的时间里,黄其兴提出了许多提案和建议。如:国家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建议,国家要采取向农业倾斜政策的建议,消除腐败现象要采取有力措施的建议,抓紧推行津欧大陆桥运输计划的建议,关于天津滨海新区应享有优惠政策的建议,关于促进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立法的建议,建议国家制定“科技进步法”,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几点建议,关于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对侨务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关于加强城市垃圾治理的建议,建议国家应尽快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海水综合利用和产业化问题,以及对稳定和改革进言等等,不胜枚举。他的提案和建议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有关问题得到了认真对待和解决。
在九三学社中央,黄其兴分管科技服务部和对外经济联络部工作。他和九三学社中央其他领导一起,本着以政治合作为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教智力扶贫为形式,以振兴当地经济为目的的原则,发挥成员的科技优势,组织开展了极具特色的“三九”合作工作。即九三学社与山西临汾的“九临”合作、与四川广元的“九广”合作、与内蒙哲盟的“九通”合作,以及在贵州的黔西南自治州及毕节地区的智力支边扶贫工作,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提高当地的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予以充分肯定,认为九三学社在改革开放中真正找到了参政党服从与服务于四化建设方面的一个有效形式。
黄其兴利用民主党派的自身优势,特别是在民间外交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海外联络工作的开展。在生活中渗透政策,经济活动中宣传政策,在各种接触中联络感情,宏观大局上求同存异,对外接待上以情感人,大力开展了以经济促政治,以民间促官方,以下层促上层,以个人外交促政府外交的工作。发挥优势,以长补短,以科学技术为主线,畅通交流渠道,增进感情联络,做到科技搭台、经济沟通、政治唱戏,以文会友,不断开拓九三学社对外联络的渠道。为国家中心工作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六
随着年事渐高,黄其兴陆续从所担任的领导职务退了下来。但是,他的工作并没有结束,除了九三学社、侨联、科协、欧美同学会等单位的名誉职务以外,他还担任着天津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他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配合基金会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筹集资金,在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生活福利、急难救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促进天津市文明进步和社会稳定做出了新的贡献。
活到老学到老,为国家奉献到老,是黄其兴晚年退而不休生活的写照。他的思想永远是与时俱进的。听他的讲话,条理清晰、思维缜密、内容丰富。他多次为年轻后辈作报告,以丰富的人生经历,扎实的理论修养,充沛的激情赢得了极高的赞誉和尊敬。他还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思考和心得辑录成册,以鉴后人。
黄其兴晚年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与他长年坚持体育锻炼、注意养生保健,心态平和分不开。黄其兴幼年曾学过武术,以后坚持不辍。从青年时代起,黄其兴就把体育锻炼当成了一种自觉行动。他的爱好相当广泛,比如篮球、游泳、击剑、乒乓球、桥牌……样样精通。他说,游泳可锻炼耐久力,乒乓球、击剑、篮球可锻炼反应能力,桥牌可锻炼思维能力。黄其兴的作息时间非常规律,每天早5时半起床之后,坚持游泳或打乒乓球一小时。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后,听听音乐,和老伴儿跳跳舞。因为黄其兴是搞化学的,所以在食疗方面比较在行。哪种蔬菜含什么营养元素,哪些食物如何烹饪对营养吸收更有利,他都知道。他在自编的养生歌中写道:衣着整洁,合理饮食,饮食多样,不偏不挑,起居顺时,劳逸适度,户外运动,定期查体,养身养心,乐观豁达……
2008年8月1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万众瞩目的圣火跨过万水千山,传递到了美丽的渤海之滨——天津滨海新区。当承载着人类光荣与梦想的火炬传递到最后一位火炬手时,人群沸腾了。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和呐喊声中,只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手举火炬,稳步跑上台,点燃了圣火盆,兴奋地与群众一起高声欢呼,——这位年高德劭的火炬手就是黄其兴。80岁高龄的他格外激动。能看到祖国日益强盛,前程似锦,自己的梦想成真,黄其兴的笑脸被圣火映照得更加容光焕发……
2009年,庆祝新中国60周年华诞之际,天津市面向社会开展了“感动天津人物——海河骄子”的评选活动。通过广大社会公众的投票评选,黄其兴光荣地被评选为海河骄子。黄其兴一生获得过多少荣誉,而这一次的当选仍让他倍感欣慰。因为,他认为这是祖国和天津人民对他这个祖籍云南、海外归侨的热情接纳、充分肯定和最好褒奖。
今日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60多年的奋斗,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社会进步,经济振兴,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神舟载人飞船遨游太空……一系列辉煌成就,举世瞩目。这一切都不可辩驳地证明,黄其兴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他的人生道路走对了。几十年来,黄其兴怀揣强国之梦,报国之志,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祖国繁荣昌盛、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伟大事业之中,兢兢业业,尽心竭力,坚韧不拔,无怨无悔。他用辛勤和汗水铸就的功绩,人们将永不忘记;他的崇高精神和爱国情怀将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王笑颖)
主办单位: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广元市九广合作领导小组 承办单位: 九三学社广元市委员会 广元市九广合作办公室
地址:广元市利州东路二段电话:0839-3266434 0839-3361328(传真) Email:shch001@163.com
蜀ICP备14016228号-1技术支持:程友科技 川公网安备 510802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