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丛斌一行考察国华镇柴胡种植基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十三五”目标。
“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4月18日至20日,带着精准扶贫的关键三问,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丛斌率队赴秦巴山区四川省旺苍县,走村入户,访民生、问需求、谋对策。
“摸清家底”精准识别
4月18日,走高速路、柏油路,再翻山越岭,跋涉很长一段尘土飞扬的山路,调研组来到大山环绕的三江镇厚坝村。
一进村口,引入眼帘的是贴有精准扶贫情况的公示墙,这份宝贵的“民情档案”详细记录了厚坝村干部驻村结对帮扶“台账”及贫困户脱贫解困规划。
“我们村幅员面积9.2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15户2720人,现有耕地面积1420亩,林地1750亩,森林覆盖率34%。中部地势平坦,但是南北多坡地和林地。”旺苍县驻三江镇组织员张雪萍说。
实施精准扶贫,就要“摸清家底”,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被列为去年该村扶贫工作“1号工程”。今年,该村对建档立卡数据进一部核实、修改、完善,对171户560名贫困人口准确核对,并把今年脱贫任务落实到组、具体到人。
村支部书记李令林作为大学生村官到厚坝村工作已经第6个年头。这位年轻的“80后”村官说:“实行建档立卡的主要目的,就是精准识别贫困户、贫困村及致贫原因,为政府确定帮扶措施提供参考。通过精准识别,我村因病致贫97户,因残致贫11户,缺技术、资金致贫54户,因学致贫9户。”
丛斌一行考察茶叶生产基地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了找到造成贫穷的“症结”,在农院中,调研组和村民们拉家常,从人畜饮水到村道建设,从外出打工到种植养殖,从孩子上学到看病报销……话题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而细微。
通过座谈调研组认为,旺苍县精准扶贫工作已初见成效,但因地理环境、历史遗留等各种客观因素,实现全面脱贫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困人口多、范围广,扶贫对象散点分布、精准到户难,各村贫困情况差异大、各户致贫原因各有不同。以厚坝村为例,该村产业发展模式单一,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收入,是典型的产业“空心村”。村里都是依托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营形式,产业生产经营模式大多是传统的一家一户模式。旺苍县也有地区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但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凝聚力不强、民主性不够、管理不规范,不能引导农民开拓市场发展产业,尚未全面形成通过合约互惠互利一体化发展模式和因地制宜的多模式产业发展格局。
找准“病根”因户施策
找准方位才能把握航向,主动作为方能坚定前行。
“2013年,我媳妇得了双肾衰竭的大病,现在每周都要去市里人民医院透析两次,每月都要花费5000元。现在老母亲也得了白内障,16岁的孩子上学读书还需要费用。”现年37岁的厚坝村六社贫困村民赵显文介绍起家庭情况,眼里闪烁着泪花。
慰问厚坝村贫困群众赵显文
赵显文是今年九三学社中央在旺苍县定点扶贫示范户之一,为了帮助他早日脱贫,村委根据他实际情况制定了4个措施,一是改善人居环境,粉刷室内墙,修建标准化厨房与厕所;二是扶持产业发展,根据赵显文具有机电修理技术的特长,改造1间25平方米住房为机电维修门面,种植2亩核桃和中药材;三是智力扶持,支持其子完成学业并实现自主创业;四是社会保障,参加新农合和新农保,纳入农村低保和大病救助体系。除此以外,九三学社中央还将对赵显文的母亲进行医疗检查,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将为其进行白内障康复手术,并提供5万元产业启动资金。
“正如过去解放战争,抗日战争一样,攻坚战就是再难的事情也要攻克下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我们走消灭贫困、共同富裕的道路。无论是因病致贫,还是劳动力缺乏,各种各样的贫困都要消灭,大家一同进入小康社会,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丛斌说。
建档立卡,挂图作战。调研组认为,精准扶贫,找准“病根”是关键。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截至2015年底,全国仍有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丛斌强调,做好精准扶贫精准施策,要重点抓好扶贫针对性,做好群众因病致贫的调查筛选工作,加强与省内外专家衔接与沟通,及早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要加强精准扶贫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让群众积极参与进来;抓住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上同心同行,共同努力,力促全面小康社会早日实现。
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教室里,孩子们都捧着语文课本,跟随着老师,专心致志地朗读课文,阵阵稚嫩的读书声从教室里传来。这是旺苍县木门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同学们正在上语文课。
“木门小学始建于1904年,1991年从木门街道迁址到学校现在所在地。目前,学校有6所村小学,47个教学班,学生2100多人,其中中心校区1241人,在编在职教职工85人。但是,目前我们中心校区占地狭小,教学用房、运动场馆面积严重不足,平均一个班有70多人,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中心小学校长张虎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扶贫先扶智”是九三学社中央对旺苍扶贫30年一以贯之的着力点。
1997年,九三学社中央将木门小学定位全国唯一定点联系学校,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吴阶平亲自题写校名,捐赠现金2万元,捐建双凤村小学教学楼。
1998年,九三学社中央通过引资捐资方式修建场镇到学校的公路,筹资建设了图书室、生物标本室。
2003年,九三学社中委托广元市发改委争取45万元资金,修建电教综合楼,并通过“九广合作”为学校捐赠15台电视,30台电脑,为孩子接受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创造环境。
2012年,九三学社旺苍支社为学校捐栽200余棵树木,建立“爱心林”。
2015年,九三学社中央联合爱心企业为学校捐赠善款30万元用于学校阅览室、运动场等建设。
除此之外,30年间,九三学社中央多次出资,邀请师生到北京参观学习,选送多名骨干教师到成都实验小学跟岗学习,同时还对60名贫困学生采取捐赠现金或长期资助的方式进行教育扶贫。
201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调研组深深体会到,通过“教育扶贫”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
“一技在手,终身受益,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可说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九三学社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徐国权说。
调研组认为,“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治贫先治愚”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从根本上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遏制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对于教育扶贫,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不可或缺,贫困生助学金必须精准到位,而且还需要更高层次的制度设计来实现。
靶向治疗开好“药方”
在旺苍县国华镇花街村的一户农家院落,20多位对中药柴胡进行二次加工的农村妇女,一边拉呱着家长里短,一边手脚麻利地剪去柴胡杆子,将根部整理干净,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小筐之中。
“我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在这里工作可以就近务农,不用外出打工,整理1斤柴胡可以挣15块钱,一天下来可以挣60多块。”62岁花街村村民王天秀老人高兴地告诉记者。
“旺苍县地处米仓山的南麓山区,平均海拔760米,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地理位置、自然气候和生态环境特别适合中药材的发展,具有1000多种野生中药材,柴胡,淫羊藿,大黄,杜仲等都是原生药材,非常适合发展中药材产业。”九三学社社员、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屠鹏飞说。
丛斌一行考察国华镇花街村柴胡加工产业
2011年4月,九三学社中央将花街村作为定点帮扶基地。6年来,九三学社各级组织多次聘请国内知名学者对花街村的土壤、气候、环境进行深入考察,真情帮扶中药材基地发展,在花街村援建柴胡种植示范基地和种源培育基地2500亩,配套建设田间道路65公里,渠系168公里,蓄水池20口,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和农户发展。
“种植柴胡的农户一年保守的纯收入是3000元,我们在这里发展中草药基地,既帮助老百姓脱贫,也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实现‘双赢’。”调研组成员、四川培德源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兴旺说。
根据旺苍县地处山区的实际情况,调研组认为,旺苍适合发展中药材产业扶贫,同时可以引进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和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现代种养业,解决后续发展问题,还要积极推广资产收益扶贫,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群众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受益度。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民主党派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丛斌说:“民主党派要亲历亲为,在脱贫攻坚中不断贴近人民群众,要具有‘木桶理论’的思维,科学准确地识别社会发展中的‘短板’。社会事务具有系统性,凡是政府顾不过来的,人民群众急需的,就需要参政党想方设法去补好‘短板’。九三学社作为具有鲜明科技特色的参政党,主体界别决定自身的财力资源并不多,但是可以充分发挥智力优势,不断找到社会发展当中的‘短板’,补好‘短板’。”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在希望的田野上》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迷人的风光……九三学社中央将动员全社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乡村不遗余力。(杨琴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