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九三学社南充市委与我县合作,运用他们的技术优势和科研成果,发展苍溪农业,实现了农业科技的全面普及和农村经济的大幅度提高。2005年全县农业科学技术普及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粮食产量达到38.9万吨,油菜产量2.57万吨,水果产量14.4万吨,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993元,具体做法是:
一、采取技术支持,提高农业科学种田水平
九三学社南充市委根据苍溪地理、气侯持点,先后组织数十位专家、教授学者、技术人员来苍开展项目合作,举办种植和养殖技术培训班,从种植区域布局,产业片区分布,品种搭配安排到具体大田种植技术,分不同海拔,不同区域的种植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培训,使培训区干部群众真正懂得了该种什么,该做什么,为什么这样种,为什这样做和具体怎样操作。1996年,茧丝走俏,他们按照"科技兴蚕,主攻单产,立足五龙,辐射全县"的指导思想,对蚕桑重点乡镇的干部群众,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进行全新的技术培训,对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使我县五龙、鸳溪、陵江、唤马等乡镇为主的蚕桑业得到持续发展,走过前几年的低谷,稳定到现在年产蚕茧700吨的良好局面。几年来,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65次,培训人数16250人次,赠送实用新技术资料6500余份,支持旱地改制、花生地膜栽培等多项新技术,为苍溪农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实施品种支援,促进苍溪农业产业发展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产品实现优质、专用、高效的前提。九三学社南充市委遵循调整农产品结构首先要调整种植业结构,而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前提就必须调整农作物品种结构的原则,以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实施对苍溪农作物品种支援。1997年,他们在考察我县花生品种老化,农民种植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先后引进了"天府3号、 天府9号"等7个优质花生新品种在我县示范种植,筛选出了2个品种推广应用,在当时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平均亩产达到了324公斤,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七十,年增75万公斤,年增收入200万元以上。2001年,九三学社南充市委针对我县农民对红苕生产认识薄弱,产量不高,人食较少,主为猪饲料的特点,引入了耐旱性强,产苕产藤量高的"南薯99"、"鲁薯8号"等优良薯类品种,在苍溪累计推广50万亩,亩增鲜苕100公斤,年增原粮1000万公斤,增加产值1500 万元。为进一步支持苍溪红苕产业的发展,今年又支援了"南紫一8 "、"2一2一54 "、徐2一2"等加工型、鲜食型和菜用型的15个红苕新品种在陵江镇太平村试验、示范,拟筛选适合我县种植的品种推广应用,促进红苕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长势良好,进展十分顺利。
三、强化科学研究,增加农业科学技术储备
为确保苍溪农业科技持续健康发展,他们非常重视我地农业科技的应用探讨。一是九三学社南充市委与我县农技部门联合引进农业先进技术在我县探讨运用,实施除水稻、玉米以外的油料农作物品种自繁自制,改良我县油料作物品种,发展苍溪特色农业,2004年在陵江镇许寺、拱桥等三村制种油菜"南油8号"300亩,2005年扩到4乡镇11个村组,制种面积500亩,亩产达到40多公斤,收获种子2万多公斤,仅种子一项为农民多创收入12万元。二是根据苍溪旱地作物比例较大,常年夏伏旱较为严重的特殊情况,与县农业局合作,以东青为试验基地,研讨出了以"麦一玉一苕等"、 "麦一花一菜—菜等"多熟轮作种植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我县复种指数,解决了我县早玉米提早播种育苗问题,实现了以早制旱,以旱制旱,使我县早玉米有效地错过了历年夏旱,躲过了伏旱,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为苍溪年增产量818万公斤,增加收入1145万元。苍溪早玉米的生产成为了全市,乃至全省的成功经验。
(九三苍溪基层委员会)